中國環保產業發展的四大階段
我國的環保產業是伴隨著環境保護事業的推進而逐步發展起來的,其發展歷程大致可以分為以下四個階段:
1、萌芽階段(上世紀60年代中-1973年)
上世紀60年代中后期,我國在北方重工業城市設立“三廢”治理辦公室,開展了“三廢治理”工作。這一時期,以重點工業領域為主,主要引入國外環保設備,同時開展小批量試制,尚未有環境保護的概念,環保產業自然也不存在。盡管如此,環保設備在生產過程中又是客觀存在的,并在治理“三廢”的過程中確實發揮了作用。
階段特點:開始研制污染控制控制設備,環保產業尚在孕育過程中。
2、初步發展階段(1973-1989年)
1973年第一次全國環境會議確定了“環保32字方針”,標志中國環境保工作事業起步,環保產業也由此誕生。1979年《環境保護法(試行)》確定了環境保護的基本方針和“誰污染,誰治理”的政策,從立法角度進行環境保護,增加了環保產業發展的推動力。1983年底召開的第二次全國環境保護會議,將環境保護作為中國的一項基本國策。此外,以《環境保護法》為代表的法律法規政策體系初步建立,為環保產業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制度基礎。在相關環保政策的引導下,環保產業市場逐步建立并獲得發展,1988年,我國環保產業年產值38億元,實現利潤8.3億元。
階段特點:環保產業處于自發、無序狀態,產業市場狹小、技術落后,產品集中在“三廢”末端治理;通過政府強制性手段建立的環保產業市場,迫于政府命令而被動地發展。
3、穩步發展階段(1990-2000年)
1992年第一次全國環境保護產業工作會議召開,確定了中國環保產業發展的指導思想和基本方向。1996年《關于環境保護若干問題的決定》提出,大力推進“一控雙達標”等工作。為適應環境保護新形勢要求,國家對部分環保法律法規進行修訂,并出臺了多項環境法律法規和環境標準。此外,國家加大了對環境污染治理的投資力度,我國環保產業發展駛入快車道。到2000年,我國環保產業年銷售收入1689.9億元,利潤166.7億元,比1988年分別增長了約43.5倍和19.1倍,產業規模顯著壯大。
階段特點:環保產業逐步擴展到環保技術開發、工程設計施工、環境咨詢等環保服務、“三廢”綜合利用、自然生態保護等領域。環保市場以政府引導、企業自我發展和調整結合推動發展,產業初現規模。
4、快速發展階段(2001年至今)
“十五”期間,國家采取一系列加強環境保護的對策措施,市場化機制開始進入環保領域。“十一五”期間,把主要環境污染物減排列入約束性指標,同時進一步制定了污染治理和資源綜合利用的相關政策法規,并將節能環保產業列為戰略性新興產業之首。“十二五”以來,國家環境政策持續加碼,同時進一步修訂和完善了相關的法律法規、環境標準等,加強環境執法監督,并進一步加大環境保護投資力度。由博思數據發布的《2016-2020年中國環保產業市場分析與投資前景研究報告》表明:2001-2012年,我國環保投資額年復合增長率在20%以上。2011年我國環保行業年營收約3.08萬億元,利潤2,777.2元,與2000年相比,產業總體規模明顯進一步擴大。
階段特點:環保產業內涵不斷豐富,領域進一步延展,逐步形成綜合性行業,同時產業結構不斷調整優化。這一時期,仍以政府引導為主,但市場機制在環保產業發展中的作用逐步顯現,環保產業的市場化進程在政策推動之下正在加速。
縱觀我國整個環保行業發展歷程,可以清晰地看到,國家的環保法律法規及政策在整個環保行業發展的進程中起主要的驅動作用。
環保行業是指為節約能源資源、發展循環經濟、保護生態環境提供物質基礎和技術保障的產業,是國家加快培育和發展的7個戰略性新興產業之一。環保行業涉及節能環保技術裝備、產品和服務等,產業鏈長,關聯度大,吸納就業能力強,對經濟增長拉動作用明顯。加快發展環保行業,是調整經濟結構、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內在要求,是推動節能減排,發展綠色經濟和循環經濟,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積極應對氣候變化,搶占未來競爭制高點的戰略選擇。
2、站內公開發布的資訊、分析等內容允許以新聞性或資料性公共免費信息為使用目的的合理、善意引用,但需注明轉載來源及原文鏈接,同時請勿刪減、修改原文內容。如有內容合作,請與本站聯系。
3、部分轉載內容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info@bosidata.com),我們對原作者深表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