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思數據:中國報廢汽車回收行業生產格局及前景分析
報廢汽車回收行業生產格局分析
目前,我國報廢汽車回收拆解資質企業350余家,回收網點800余個,分布在全國各地,從業人員達1.6萬人,年回收拆解能力120萬輛,實際每年回收拆解報廢汽車90萬輛。所謂“汽車再造”,就是將發動機等關鍵部件進入生產線再制造,用于汽車的維修更換。在發達國家,再制造對象已涵蓋發動機、傳動裝置、離合器、轉向器、啟動機、化油器、閘瓦、水泵、空調壓縮機、刮水器馬達等幾乎所有零部件,并已在技術標準、生產工藝、加工設備、供應、銷售網絡、售后服務等方面形成了一套完整的體系。發達國家汽車零部件的回收再利用達到80%以上,而豐田和福特等汽車巨頭的回收率甚至達到了95%。
報廢車輛(ELV:End-of-Life Vehicle)包括再使用、再利用及回收利用。再使用(reuse):對報廢車輛零部件進行的任何針對其設計目的的使用。也就是將報廢車輛上的組件按照其原來的功能重新使用。再利用(recycling ):經過對廢料的再加工處理,使之能夠滿足其原來的使用要求或者用于其它用途,不包括使其產生能量的處理過程,就是將報廢原材料經過再生工藝實現其原有的功能或用于其它用途,但是不包括能量回收;厥绽(recovery):經過對廢料的再加工處理,使之能夠滿足其原來的使用要求或者用于其它用途,包括使其產生能量的處理過程。汽車的回收利用率:是指報廢汽車零部件及材料的再利用和能量再生比率,通常以可回收利用材料占汽車整備質量的百分比衡量。
圖表 5 2007-2009年中國報廢汽車回收量圖
歐盟是發布報廢車輛回收利用技術法規的最早地區,在2000年9月18日就頒布了《2000/53/EC關于報廢汽車的指令》,將汽車生產企業與報廢汽車的回收利用工作聯系在了一起,引起了全球汽車制造商的廣泛關注。隨后各成員國紛紛制訂了強制性法規落實該指令的要求,使之成為對歐汽車貿易的綠色壁壘。歐盟報廢汽車一般采用的預處理、拆解、粉碎、分離技術等,他們遵循的原則是拆掉質量、體積較大的零部件,放掉所有的油液,拆解有色金屬和含有有害物質的零部件,然后粉碎、分離、焚燒、填埋等。由于他們的手工拆解成本很高,因而一般采用的是自動化或半自動化的工藝。
大眾汽車與SiCon公司合作開發,可對廢舊車輛的材料進行分離處理,經過處理的二級原材料可以被重新用于生產過程。而這些材料在過去由于無法被分離,往往只能被丟棄到垃圾填埋場或進行焚燒處理。運用大眾汽車—SiCon的技術處理,硬塑料、橡膠、紡織品、玻璃和金屬廢料可以取代初級原材料,從而有益于自然資源的保護。除了生態效益外,隨著原材料價格的持續上漲,該技術也為二級原材料用戶提供了在經濟上富有吸引力的替代方法。
博思數據發布的《2014-2018年中國汽車流通市場現狀分析及投資前景研究報告》表明:我國現階段報廢汽車回收行業,科技投入少、設施設備落后、拆解手段原始、有害物質處理不當,在拆解過程中的污染和資源浪費現象比較嚴重。因此需要對相關法規進行調整,在保障道路交通安全的前提下考慮環保和資源再利用的問題。目前國內的汽車拆解企業現狀確實很不樂觀。除了汽車上一些可用件(燈、玻璃)外售,剩下的就直接將車切割,行話就是:小客砸頂,大客切梁、五大總成落地、打孔切割存照片備案。
造成這種現狀主要是因為:首先是觀念障礙。很多人認為再制造產品不如新品,不愿意使用再制造產品。事實上以產品全壽命周期理論指導零部件再制造,利用新技術再制造的產品,可以彌補原來產品最薄弱的環節,質量可能超過新品。需要引導人們改變原有觀念。其次是技術政策滯后。我國應從立法著手,逐步形成再制造全流程(包括登記制度)的一套管理制度,使汽車本身可以利用的部分通過高技術重新整理之后,仍能夠回到使用環境中去。
此外還有技術限制。汽車再制造與維護保養和大修有著本質的區別,修復一件產品往往比生產一件新品所需的技術水平還要高,再制造建立在高端技術和先進裝備的基礎上。目前我國汽車零部件修復、改造等產品設備和技術的發展還遠遠不夠。
2、站內公開發布的資訊、分析等內容允許以新聞性或資料性公共免費信息為使用目的的合理、善意引用,但需注明轉載來源及原文鏈接,同時請勿刪減、修改原文內容。如有內容合作,請與本站聯系。
3、部分轉載內容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info@bosidata.com),我們對原作者深表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