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告主要內容
行業解析
企業決策提供基礎依據。
全球視野
助力企業全球化戰略布局與決策
政策環境
緊跟時政,把握大局。
產業現狀
助力企業精準把握市場脈動。
技術動態
保持企業競爭優勢,創新驅動發展。
細分市場
發掘潛在商機,精準定位目標客戶。
競爭格局
知己知彼,制定有效的競爭策略。
典型企業
了解競爭對手、超越競爭對手。
產業鏈調查
上下游全產業鏈一網打盡,優化資源配置。
進出口跟蹤
把握國際市場動態,拓展國際業務。
前景趨勢
洞察未來,提前布局,搶占先機。
投資建議
合理配置資源,提高投資回報率。
服務客戶
導讀: 2013-2018年中國碳纖維產品市場現狀分析及投資前景研究報告,碳纖維不僅具有碳材料的固有本征特性,也兼具紡織纖維的柔軟可加工性,是新一代增強纖維。與傳統的玻璃纖維(GF)相比,楊氏模量是其3倍多;它與凱芙拉纖維(KF-49)相比,不僅楊氏模量是其2倍左右,而且在有機溶劑、酸、堿中不溶不脹,耐蝕性出類拔萃。
報告說明:
博思數據發布的《2013-2018年中國碳纖維產品市場現狀分析及投資前景研究報告》共九章,報告根據對碳纖維產品監測統計數據指標體系,通過技術手段,形成的連續性監測數據,反映了一定時期內中國碳纖維 產品生產消費的現狀、變化及趨勢。本報告以碳纖維行業作為切入點,通過對碳纖維行業特征和統計數據的全面分析,確定碳纖維行業發展概況和基本特征;運用科 學的方法和模型,幫助企業掌握市場動向,明確碳纖維行業競爭趨勢。為企業制定發展戰略、進行投資決策和企業經營管理提供權威、充分、可靠的決策依據。
博思數據發布的《2013-2018年中國碳纖維產品市場現狀分析及投資前景研究報告》共九章,報告根據對碳纖維產品監測統計數據指標體系,通過技術手段,形成的連續性監測數據,反映了一定時期內中國碳纖維 產品生產消費的現狀、變化及趨勢。本報告以碳纖維行業作為切入點,通過對碳纖維行業特征和統計數據的全面分析,確定碳纖維行業發展概況和基本特征;運用科 學的方法和模型,幫助企業掌握市場動向,明確碳纖維行業競爭趨勢。為企業制定發展戰略、進行投資決策和企業經營管理提供權威、充分、可靠的決策依據。
碳纖維是由有機纖維經碳化及石墨化處理而得到的微晶石墨材料。其含碳量高于90%,微觀結構類似人造石墨,具有亂層石墨結構,其中含碳量高于99%的稱石墨纖維。
資料來源:博思數據研究中心整理
碳纖維不僅具有碳材料的固有本征特性,也兼具紡織纖維的柔軟可加工性,是新一代增強纖維。與傳統的玻璃纖維(GF)相比,楊氏模量是其3倍多;它與凱芙拉纖維(KF-49)相比,不僅楊氏模量是其2倍左右,而且在有機溶劑、酸、堿中不溶不脹,耐蝕性出類拔萃。
根據原料來源,碳纖維品種主要有聚丙烯腈基碳纖維(P A N -CF)、瀝青基碳纖維,另外還包括粘膠基碳纖維以及新興的納米碳纖維。PAN基碳纖維生產工業成熟穩定、綜合性能較好、生產成本較低,在世界碳纖維市場占據主導地位。粘膠基和瀝青基碳纖維產量有限,用途單一。納米碳纖維尚處于研究階段。
其中,PAN基碳纖維根據用途可以分為宇航級小絲束(1-24K)碳纖維和工業級大絲束(48-540K)碳纖維。小絲束碳纖維對前驅體以及碳化設備等要求較高,而產品更輕薄,利用價值更高,代表了國際碳纖維發展的先進方向。大絲束碳纖維對前驅體要求較低,產品成本低,較適合于一般民用產品T-700及以下系列產品開發。
小絲束碳纖維的未來發展方向是進一步提高質量,大絲束碳纖維的未來發展方向是提高產量并降低成本。根據力學性能,碳纖維又分為通用型(CP)和高性能型(HP)。
到2015年,建立起具備一定自主創新能力、規模較大、產業配套齊全的新材料產業體系,突破一批國家建設急需、引領未來發展的關鍵材料和技術,培育一批創新能力強、具有核心競爭力的骨干企業,形成一批布局合理、特色鮮明、產業集聚的新材料產業基地,新材料對材料工業結構調整和升級換代的帶動作用進一步增強。
到2020年,建立起具備較強自主創新能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產學研用緊密結合的新材料產業體系,新材料產業成為國民經濟的先導產業,主要品種能夠滿足國民經濟和國防建設的需要,部分新材料達到世界領先水平,材料工業升級換代取得顯著成效,初步實現材料大國向材料強國的戰略轉變。
“十二五”新材料產業預期發展目標
產業規模 | 總產值達到2萬億元,年均增長率超過25%。 |
創新能力 | 研發投入明顯增加,重點新材料企業研發投入占銷售收入比重達到5%。建成一批新材料工程技術研發和公共服務平臺。 |
產業結構 | 打造10個創新能力強、具有核心競爭力、新材料銷售收入超150億元的綜合性龍頭企業,培育20個新材料銷售收入超過50億元的專業性骨干企業,建成若干主業突出、產業配套齊全、年產值超過300億元的新材料產業基地和產業集群。 |
保障能力 | 新材料產品綜合保障能力提高到70%,關鍵新材料保障能力達到50%,實現碳纖維、鈦合金、耐蝕鋼、先進儲能材料、半導體材料、膜材料、丁基橡膠、聚碳酸酯等關鍵品種產業化、規;。 |
材料換代 | 推廣30個重點新材料品種,實施若干示范推廣應用工程。 |
資料來源:工信部
中國從1962年開始碳纖維生產的研究,80 年代開始研究高強型碳纖維。多年來進展緩慢,產品質量差且規格單一。我國碳纖維消費目前仍主要依賴進口,2000年自給率僅為2.3%,09年有所上升,但也僅為16.1%,國產碳纖維產業仍處于幼稚期。我國碳纖維的實際產量仍然很低,2007年約為200噸,2008年有400多噸,2009年突破1000噸。2010年約1220噸, 2011年約1580噸,2012年達到2020噸,2013年達到2650噸,近幾年我國碳纖維產量情況如下圖所示:
數據來源; 中國化纖工業協會
報告目錄:
第一章 碳纖維相關概述 1
第一節 碳纖維簡介 1
一、碳纖維定義及分類 1
二、碳纖維的性能 2
碳纖維可分別用聚丙烯腈纖維、瀝青纖維、粘膠絲經碳化制得;按力學性能分為通用型和高性能型。通用型碳纖維強度為1000MPa、模量為100GPa左右。高性能型碳纖維又分為高強型(強度2000MPa、模量250GPa)和高模型(模量300GPa以上)。強度大于4000MPa的又稱為超高強型;模量大于450GPa的稱為超高模型。
隨著航天和航空工業的發展,還出現了高強高伸型碳纖維,其延伸率大于2%。用量最大的是聚丙烯腈PAN基碳纖維,約占總用量的90%以上。
碳纖維主要有四種產品形式:長絲、布料、預浸料坯和短切纖維。布料是指由碳纖維制成的織品;預浸料坯是將碳纖維按照一個方向一致排列,并將碳纖維或布料經樹脂浸泡使其轉化成片狀;短切纖維指的是短絲。
幾種碳纖維的主要性能指標
第一節 碳纖維簡介 1
一、碳纖維定義及分類 1
二、碳纖維的性能 2
碳纖維可分別用聚丙烯腈纖維、瀝青纖維、粘膠絲經碳化制得;按力學性能分為通用型和高性能型。通用型碳纖維強度為1000MPa、模量為100GPa左右。高性能型碳纖維又分為高強型(強度2000MPa、模量250GPa)和高模型(模量300GPa以上)。強度大于4000MPa的又稱為超高強型;模量大于450GPa的稱為超高模型。
隨著航天和航空工業的發展,還出現了高強高伸型碳纖維,其延伸率大于2%。用量最大的是聚丙烯腈PAN基碳纖維,約占總用量的90%以上。
碳纖維主要有四種產品形式:長絲、布料、預浸料坯和短切纖維。布料是指由碳纖維制成的織品;預浸料坯是將碳纖維按照一個方向一致排列,并將碳纖維或布料經樹脂浸泡使其轉化成片狀;短切纖維指的是短絲。
幾種碳纖維的主要性能指標
碳纖維種類 | PAN基 | 瀝青基 | 粘膠基 | 納米碳纖維 |
抗拉強度/MPa | >3500 | 1600 | 2100-2800 | 2700-7000 |
抗拉模量/Gpa | >230 | 379 | 414-552 | 400-600 |
密度/(g/cm) | 1.76-1.94 | 1.7 | 2 | 1.8-2.1 |
斷后延伸率/% | 0.6-1.2 | 1 | 0.7 | 0.5-1.5 |
資料來源:博思數據研究中心整理
三、碳纖維的應用領域 3
碳纖維單獨應用較少,基本都用做復合材料增強基材。碳纖維增強復合材料主要包括:碳纖維增強陶瓷基復合材料,C/C復合材料,碳纖維增強金屬基復合材料,碳纖維增強樹脂基復合材料等。
1)碳纖維增強陶瓷基復合材料。用碳纖維增強陶瓷可有效改善韌性,改變陶瓷脆性斷裂形態,同時阻止裂紋在陶瓷基體中的迅速傳播、擴展。目前國內外比較成熟的碳纖維增強陶瓷材料是碳纖維增強碳化硅材料,在航空發動機、航天飛行器等領域廣泛應用。
碳纖維單獨應用較少,基本都用做復合材料增強基材。碳纖維增強復合材料主要包括:碳纖維增強陶瓷基復合材料,C/C復合材料,碳纖維增強金屬基復合材料,碳纖維增強樹脂基復合材料等。
1)碳纖維增強陶瓷基復合材料。用碳纖維增強陶瓷可有效改善韌性,改變陶瓷脆性斷裂形態,同時阻止裂紋在陶瓷基體中的迅速傳播、擴展。目前國內外比較成熟的碳纖維增強陶瓷材料是碳纖維增強碳化硅材料,在航空發動機、航天飛行器等領域廣泛應用。
2)C/C復合材料。它是由碳纖維或織物、編織物等增強碳基復合材料構成,主要由各類碳組成,即纖維碳、樹脂碳和沉積碳。這種材料除具備高強度、高剛性、尺寸穩定、抗氧化和耐磨損等特性外,還具有較高的斷裂韌性和假塑性。在高溫環境中,強度高、不熔不燃,廣泛應用于導彈彈頭、固體火箭發動機噴管以及飛機剎車盤等領域。
3)碳纖維增強金屬基復合材料。碳纖維增強金屬基復合材料具有高的比強度和比模量,高的韌性和耐沖擊性能。目前碳纖維增強鋁、鎂基復合材料的制備技術比較成熟。
4)碳纖維增強樹脂基復合材料。它具有輕質、高強、耐高溫、抗腐蝕、熱力學性能優良等特點,被廣泛應用作結構材料及耐高溫燒蝕材料。碳纖維增強樹脂復合材料所用樹脂基體主要分為兩類,一類是熱固性樹脂,另一類是熱塑性樹脂。碳纖維增強熱塑性塑料是指碳纖維為分散質,熱塑性塑料為基體的纖維增強塑料。用碳纖維增強熱塑性塑料近年來發展較快,其特點是:強度與剛性高,蠕變小,熱穩定性高,線膨脹系數。簻p摩耐磨,不損傷磨件,阻尼特性優良。碳纖維增強熱固性塑料是以熱固性塑料為基體,以碳纖維及其織物為分散質的纖維增強塑料。碳纖維及其織物與環氧、酚醛等樹脂制成的復合材料具有強度高、模量高、密度小、減摩耐磨、自潤滑、耐腐蝕、耐疲勞、抗蠕變、熱膨脹系數小、導熱率大,耐水性好等優點。
碳纖維復合材料用途及應用領域
編號 | 產品用途 | 對應行業 |
1 | 隔熱材料 | 電子、汽車、飛機、原子能 |
2 | 摩擦材料 | 汽車、鐵路、飛機、機械 |
3 | 炭、石墨材料 | 鋼鐵、電工 |
4 | 密封材料 | 化學、石油化工、石油、汽車 |
5 | 耐燒蝕材料 | 宇航 |
6 | 電池基材 | 電力、汽車 |
7 | 功能材料 | 電子、電工、機械、飛機、宇航、化學 |
8 | 結構材料 | 運動器材、飛機、宇航、電工、醫療 |
9 | 建筑、土木材料 | 船舶、住宅建設 |
資料來源:產業信息網整理
第二節 碳纖維的生產工藝 4
一、干噴濕紡法 4
二、射頻法 5
第三節 PAN基與瀝青基碳纖維生產情況 5
一、國外PAN基碳纖維產能 5
碳纖維的研發和量產在20世紀后期由日本率先突破,隨后日本、美國等已實現規;定生產?傮w來看,碳纖維制造關鍵技術的發展可分為四個標志性階段。
1)20世紀60年代,突破了聚丙烯脂基碳纖維的連續制備技術路線,為碳纖維從實驗室走向工業化奠定技術基礎。
2)20世紀70年代,實現了強度為3.5GPa左右的T300級碳纖維工業化規模生產,推動了碳纖維在國防和工業領域的實用化。
3)20世紀80年代,成功開發出強度5.6GPa、模量294Gpa的T800級高強中模型碳纖維在T300級碳纖維的基礎上,發展了M40級高模型碳纖維拓展了T700級(特征強度為4.9GPa、模量為230GPa)高強型聚丙烯脂基碳纖維,實現了規;a。
4)20世紀90年代至今,繼續高性能產品研發,開發出了M50J(模量475GPa、強度3.92GPa)為代表的高模高強型碳纖維,以及強度高達7.06GPa的T1000碳纖維重視多功能、低成本化碳纖維產品的研發,促進碳纖維的應用。
日本主要PAN-CF 生產企業產品工藝
日本東麗公司 | 日本三菱公司 | 日本東邦公司 | |
制造工藝 | 干濕法紡絲 | 濕法紡絲、干濕法紡絲 | 濕法紡絲 |
單體原料 | 丙烯酸、丙烯酸甲酯;丙烯腈、衣康酸 | 濕法:丙烯腈、丙烯酰胺和甲基丙烯酸。 干濕法:丙烯酸、丙烯酸甲酯; | 丙烯腈、丙烯酸甲酯 |
溶劑種類 | DMSO | DMF | ZnCl2 |
專利數 | 320 | 250 | 60 |
資料來源:產業信息網整理
在目前碳纖維產業鏈諸多環節中,少數企業掌握核心技術,包括PAN原絲生產中的聚合、噴絲、牽引等幾個步驟,以及碳化過程中的低溫碳化、高溫碳化兩個環節。而整個產業鏈中,這兩個環節所占利潤高達55%-75%。
小絲束產能集中于日本,大絲束集中于美國
世界碳纖維的生產主要集中在日本、美國、德國、韓國等少數發達國家和我國的臺灣省,主要生產商為日本的東麗、東邦人造絲、三菱人造絲三大集團和美國的卓爾泰克(ZOLTEK)、赫氏(HEXCEL)、阿爾迪拉(ALDILI)和德國的SGL公司等。PAN 基碳纖維產品主要有以美國為代表的大絲束碳纖維( 48K~480K)和以日本為代表的小絲束碳纖維(1K~24K)兩大類。大絲束碳纖維對前驅體要求較低,產品成本低,比較適合于一般民用產品(T-700 及以下系列產品)開發。小絲束碳纖維追求高性能,在航空航天、軍工等領域應用廣泛,代表著國際碳纖維發展的先進水平。
PAN 基大絲束碳纖維由美國Fortafil 和美國Zoltek公司商品化。世界主要生產大絲束碳纖維的廠家是美國福塔菲爾(Fortafil)、卓爾泰克(ZOLTEK)和阿爾笛拉(ALDILA)三大公司,其大絲束的生產能力之和占世界總量的75%。值得注意的是日本東麗公司、三菱公司也開始大量生產24K及以上級別大絲束碳纖維。世界小絲束碳纖維生產基本上被日本碳纖維生產廠家控制,主要是東麗(Toray)集團、東邦(Toho)集團和三菱(Mitsubishi)集團三大碳纖維生產企業。2010 年,三家生產能力分別為18900噸/年,13500噸/年和8350噸/年,分別占世界總產能的32%,23%和14%,三家小絲束碳纖維生產能力占世界小絲束碳纖維總生產能力的69%。按地區生產能力來看,2005 年以前世界PAN 基碳纖維小絲束碳纖維生產主要集中在亞洲地區,2006年以后美洲和歐洲的小絲束碳纖維生產能力大幅度提升,成為新的小絲束碳纖維生產中心?傮w來看,目前世界PAN 基小絲束碳纖維按地區的生產能力亞洲約占5/10,美洲約占3/10,歐洲則占2/10。
資料來源:博思數據研究中心整理
資料來源:博思數據研究中心整理
目前,全球PAN基碳纖維產能規模超過11萬噸萬噸,其中,小絲束碳纖維生產基本上被東麗(Toray)、東邦(Toho)和三菱(Mitsubishi)等日本企業所控制,三者市占率達到70%左右。大絲束碳纖維生產則主要集中在美國、德國和日本,美國卓爾泰克(Zoltek)、德國西格里(SGL Group)和日本東邦(Toho)合計占全球大絲碳纖維名義產能的80%左右。
目前,全球PAN基碳纖維產能規模超過11萬噸萬噸,其中,小絲束碳纖維生產基本上被東麗(Toray)、東邦(Toho)和三菱(Mitsubishi)等日本企業所控制,三者市占率達到70%左右。大絲束碳纖維生產則主要集中在美國、德國和日本,美國卓爾泰克(Zoltek)、德國西格里(SGL Group)和日本東邦(Toho)合計占全球大絲碳纖維名義產能的80%左右。
資料來源:JEC
二、國內PAN基碳纖維產能 8
三、瀝青基碳纖維的生產簡況 9
四、瀝青基碳纖維的生產方法 10
第二章 2012-2013年全球碳纖維行業總體發展狀況 12
第一節 2012-2013年全球碳纖維行業發展概況 12
一、國外碳纖維應用領域日益廣泛 12
二、全球碳纖維產業發展的新動向 13
三、全球聚丙烯腈基碳纖維發展狀況 16
四、全球碳纖維技術研發重視降低成本 18
五、國外企業著力研發環境友好型循環碳纖維 18
第二節 2012-2013年日本碳纖維行業發展現狀 19
一、日本企業建設碳纖維回收再利用設施 19
二、日本東京大學研發酚醛納米碳纖維非織造材料 19
三、2015年前日本碳纖維汽車有望商品化 19
第三節 2012-2013年俄羅斯碳纖維行業發展現狀 20
一、俄羅斯開展導電碳纖維吸附劑研究 20
二、碳纖維材料應用于俄羅斯飛機零部件制造 20
三、俄羅斯研制聚酰亞胺/納米碳纖維復合材料 22
第四節 2012-2013年美國碳纖維行業發展現狀 22
一、美國與中國臺灣合作開發航天碳纖維 22
二、美國投巨資用于研發低成本的碳纖維 23
三、美國碳纖維材質的吹氣大橋建成 23
第五節 2012-2013年其他國家碳纖維行業發展現狀 24
一、德國研制碳纖維增強陶瓷用于航天領域 24
二、英國諾丁漢大學研發低成本碳纖維再循環工藝 24
第三章 2012-2013年中國碳纖維行業發展面臨的環境 26
第一節 2012-2013年中國碳纖維行業發展面臨的政策環境 26
一、《國家高技術產業基地發展指導意見》 26
二、《國家高技術產業發展項目管理暫行辦法》 31
三、《科技型中小企業創業投資引導基金管理暫行辦法》 41
四、《當前優先發展的高技術產業化重點領域指南》 47
第二節 2012-2013年中國碳纖維行業發展面臨的經濟環境 48
一、中國調整宏觀政策促進經濟增長 48
二、2012-2013年中國宏觀經濟實現平穩增長 49
三、2012-2013年我國國民經濟總體運行狀況 50
四、我國積極推動低碳經濟發展 51
五、碳纖維材料在低碳經濟發展時代占重要地位 52
第三節 2012-2013年中國碳纖維行業發展面臨的社會環境 53
一、我國新材料新技術應用領域不斷擴大 53
二、我國加快促進新材料產業的發展 53
三、新材料產業向戰略高端方向發展 54
四、新材料產業的市場規模將迅速擴大 55
第四節 2012-2013年中國碳纖維行業發展面臨的行業環境 57
一、我國化纖產量持續快速增長 57
二、2012-2013年化學纖維行業的運行分析 57
二、國內PAN基碳纖維產能 8
三、瀝青基碳纖維的生產簡況 9
四、瀝青基碳纖維的生產方法 10
第二章 2012-2013年全球碳纖維行業總體發展狀況 12
第一節 2012-2013年全球碳纖維行業發展概況 12
一、國外碳纖維應用領域日益廣泛 12
二、全球碳纖維產業發展的新動向 13
三、全球聚丙烯腈基碳纖維發展狀況 16
四、全球碳纖維技術研發重視降低成本 18
五、國外企業著力研發環境友好型循環碳纖維 18
第二節 2012-2013年日本碳纖維行業發展現狀 19
一、日本企業建設碳纖維回收再利用設施 19
二、日本東京大學研發酚醛納米碳纖維非織造材料 19
三、2015年前日本碳纖維汽車有望商品化 19
第三節 2012-2013年俄羅斯碳纖維行業發展現狀 20
一、俄羅斯開展導電碳纖維吸附劑研究 20
二、碳纖維材料應用于俄羅斯飛機零部件制造 20
三、俄羅斯研制聚酰亞胺/納米碳纖維復合材料 22
第四節 2012-2013年美國碳纖維行業發展現狀 22
一、美國與中國臺灣合作開發航天碳纖維 22
二、美國投巨資用于研發低成本的碳纖維 23
三、美國碳纖維材質的吹氣大橋建成 23
第五節 2012-2013年其他國家碳纖維行業發展現狀 24
一、德國研制碳纖維增強陶瓷用于航天領域 24
二、英國諾丁漢大學研發低成本碳纖維再循環工藝 24
第三章 2012-2013年中國碳纖維行業發展面臨的環境 26
第一節 2012-2013年中國碳纖維行業發展面臨的政策環境 26
一、《國家高技術產業基地發展指導意見》 26
二、《國家高技術產業發展項目管理暫行辦法》 31
三、《科技型中小企業創業投資引導基金管理暫行辦法》 41
四、《當前優先發展的高技術產業化重點領域指南》 47
第二節 2012-2013年中國碳纖維行業發展面臨的經濟環境 48
一、中國調整宏觀政策促進經濟增長 48
二、2012-2013年中國宏觀經濟實現平穩增長 49
三、2012-2013年我國國民經濟總體運行狀況 50
四、我國積極推動低碳經濟發展 51
五、碳纖維材料在低碳經濟發展時代占重要地位 52
第三節 2012-2013年中國碳纖維行業發展面臨的社會環境 53
一、我國新材料新技術應用領域不斷擴大 53
二、我國加快促進新材料產業的發展 53
三、新材料產業向戰略高端方向發展 54
四、新材料產業的市場規模將迅速擴大 55
第四節 2012-2013年中國碳纖維行業發展面臨的行業環境 57
一、我國化纖產量持續快速增長 57
二、2012-2013年化學纖維行業的運行分析 57
生產保持增長,增速有所回落。據國家統計局統計,2013年化纖產量繼續保持增長,全年共完成產量4122萬噸,同比增長7.9%,比2012年下降3.3個百分點。其中,滌綸3341萬噸,同比增長6.6%,增速下降了2.8個百分點;氨綸產量增長最快,增速達27.3%。
數據來源:國家統計局
化纖進出口有所增長,合纖原料進口量下降。根據中國海關統計,2013年,我國共進口化纖產品87.2萬噸,同比增長6.2%,化纖產品出口268.0萬噸,同比增長8.6%,主要出口產品為滌綸長絲和滌綸短纖,出口量分別為129.2萬噸和73.4萬噸,分別占化纖出口總量的48.2%,27.4%。
2013年,主要合成纖維原料共計進口1349.5萬噸,同比減少15.9%。其中,乙二醇823.8萬噸,占合纖原料進口總量的61.0%。對苯二甲酸進口274.3萬噸,同比大幅減少48.9%;已內酰胺進口45.3萬噸,同比也大幅減少35.9%。2013年聚酯初級原料PX進口達904. 8萬噸,同比大幅增長43.9%,PX進口依存度由2013年的45%上升至50%以上。
利潤有所增加,行業運行總體平穩。國家統計局統計的規模以上企業數據顯示,2013年,化纖行業實現利潤總額259. 8億元,同比增長18.3%。行業平均利潤率為3.6%,比2012年略微提高0.3個百分點。行業虧損面17.4%,較2012年下降5.3個百分點,虧損企業虧損額同比減少9.3%。其中,滌綸行業利潤總額小幅減少3.1%,氨綸行業利潤大幅增長3.4倍,粘膠短纖總體虧損。
三、中國化纖工業發展走勢分析 59
四、我國高性能纖維行業蓬勃發展 60
第四章 2011-2013年中國碳纖維制造所屬行業數據分析 61
第一節 2011-2013年中國碳纖維制造所屬行業總體數據分析 61
一、2011年中國碳纖維制造所屬行業全部企業數據分析 61
二、2012年中國碳纖維制造所屬行業全部企業數據分析 63
三、2013年中國碳纖維制造所屬行業全部企業數據分析 64
第二節 2011-2013年中國碳纖維制造所屬行業不同規模企業數據分析 66
一、2011年中國碳纖維制造所屬行業不同規模企業數據分析 66
二、2012年中國碳纖維制造所屬行業不同規模企業數據分析 67
三、2013年中國碳纖維制造所屬行業不同規模企業數據分析 67
第三節 2011-2013年中國碳纖維制造所屬行業不同所有制企業數據分析 68
一、2011年中國碳纖維制造所屬行業不同所有制企業數據分析 68
二、2012年中國碳纖維制造所屬行業不同所有制企業數據分析 68
三、2013年中國碳纖維制造所屬行業不同所有制企業數據分析 69
第五章 2012-2013年中國碳纖維行業發展分析 70
第一節 2012-2013年中國碳纖維行業發展概況 70
一、我國碳纖維行業發展回顧 70
在國際上,碳纖維工業主要由14家碳纖維供應商組成,其中10家生產聚丙烯腈基碳纖維,即:日本東麗公司、日本東邦公司、日本三菱麗陽公司、美國Hexcel公司、美國cyfec工業公司、臺灣Formosa Plastics公司、美國zoltek公司、德國SGL公司、美國Aldila公司和土耳其AKSA能源有限公司;4家生產瀝青基碳纖維,即:美國Cytec工業公司、日本三菱化學工業公司、日本Petoca Materials和日本Kureha公司。EAN基碳纖維根據絲束大小可分為小絲束 (1K~24K)和大絲束(40K及以上),小絲束主要由3家日本公司控制,即:東麗、東邦和三菱麗陽,其占全世界小絲束市場份額的70%以上。
我國對碳纖維的研究起步較早,始于20世紀60年代,在“八五”、“九五”、“十五”、“十五”期間直被列為重點發展技術。國家863計劃、973計劃等均列碳纖維研制進行了支持,雖然取得了一定成績,但進展較緩慢,產品主要依賴進口。
近年來,一方面受國際政治環境影響,我國發展戰略武器所必須的高性能碳纖維貨源緊張,國家安全受到定威脅;另一方面,以波音、空客為代表的航空工業和工業領域對碳纖維需求增加,全球碳纖維供應不足,價格波動較大。面對碳纖維國家戰略安全需求和巨大的市場需求,我國加大了對碳纖維產業化的投資力度,使得碳纖維及應用產業快速發展。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第四研究院(簡稱“航天四院”)是我國較早開展先進碳纖維復合材料技術研究、產品開發和測試的企業之一。
自20世紀70年代開始,該院進行了碳,碳復合材料、碳,酚醛樹脂基燒蝕防熱材料、碳纖維增強樹脂復合材料殼體和大型發射筒等方面的研究,自主研發的先進功能碳纖維復合材料制品在我國新代戰略、戰術導彈和衛星上得到成熟的應用.2008年,航天匹院以國家戰略需求為己任,啟動了高性能碳纖維產業化項目.目前T400級碳纖維已買現了穩定生產。
我國研制碳纖維歷程
時間 | 單位 | 過程 | 結果 |
20世紀60年代 | 中科院長春應用化學研究所 | PAN基碳纖維的研究 | 70年代初完成連續化中試裝置 |
20世紀70年代 | 國防科工委 | 國防科工委主任張愛萍在廣州主持召開“7511”會議,研究解決碳纖維研發與生產問題 | |
20世紀70年代后期 | 中科院山西煤化所 | 開發出碳纖維連續炭化技術 | 建成我國第一條PAN碳纖維中試生產線(后轉至遼陽生產) |
20世紀80年代 | 中石油吉化分公司 | 用硝酸法原絲實現了中試生產,并由吉林炭素集團建設了相應的預氧化碳化裝備 | |
20世紀80年代中期 | 北京化工大學 | 開始了PAN原絲及碳纖維的研究,先后引進了原絲研究實驗裝置、預氧化碳化噸級中試線、高溫石墨化實驗裝置。 | |
20世紀80年代中期 | 上海合成纖維研究所 | 開展研究工作,通過中試 | 建成了小試裝置和中試裝置 |
20世紀80年代中期 | 山東工業大學 | 開展研究工作,通過中試 | 建成了小試裝置和中試裝置 |
20世紀80年代末 | 中石油吉化分公司(吉林試劑廠) | 從英國RK公司引進了一條百噸級PAN碳纖維碳化生產線 | 由于技術和設備都存在問題,沒有調試成功,無法正常運行。 |
2002年 | 安徽華皖碳纖維公司 | 引進年產500噸原絲,200噸PAN基碳纖維生產裝置 | 未獲成功 |
21世紀前10年 | 吉林石化、威海拓展、山西煤化所等 | 繼續碳纖維研究或產業化 | 吉林石化的T300級碳纖維及原絲制備成套技術通過技術鑒定;威海拓展、山西煤化所的T300級碳纖維技術也基本成熟。 |
“十五”期間 | 中科院長春應化所 | 掌握了適用于制備T700碳纖維原絲的丙烯腈成纖聚合物的原材料純化技術 | |
“十五”期間 | 山西煤化所 | 完成了T700的原絲和碳纖維技術攻關 |
資料來源:中國建投戰略發展部二、國內碳纖維市場簡析 72
三、我國碳纖維行業發展現狀 73
國內的中復神鷹碳纖維有限責任公司.威趣拓展纖維有限公司、中石油吉林石化公司,吉林市神舟碳纖維有限責任公司、吉林化纖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江蘇恒7申纖維材料有限公司、沈陽中恒碳纖維產業集團有限公司、河南煤業化工集團、揚州市惠通聚酯技術有限公司等企業均在從事碳纖維研制生產業務,我國碳纖維主要企業如表所示:
國內主要碳纖維企業統計表
企業名稱 | 設計產能(噸) | 備注 |
西安康本材料有限公司 | 碳纖維30,原絲70 | 生產線已貫通,計劃原絲1250噸,碳纖維500噸。 |
中復神鷹碳纖維有限公司 | 碳纖維2500,原絲5000 | 計劃原絲25000噸,碳纖維10000噸。 |
戚海拓展纖維有限公司 | 碳纖維1150,原絲2890 | 已投產 |
蘭州藍星 | 碳纖維350,原絲5000 | 計劃原絲25000噸,碳纖維10600噸。 |
吉研高科技有限責任公司 | 500 | 已投產 |
大連興科碳纖維有限公司 | 360 | |
中石油吉林石化公司 | ** | 已投產 |
中鋼集團江城碳纖維股份有限公司 | ** | 已投產 |
奇峰化纖吉林碳谷碳纖維有限公司 | ** | 1期2500噸 |
吉研高科——揚州惠通 | 原絲2000 | |
江蘇恒神纖維有限公司 | ** | |
沈陽中恒碳纖維產業集團有限公司 | 原絲1500,碳纖維600 | 計劃原絲12500,碳纖維5000 |
河南煤業化工集團 | ** | ** |
揚州市惠通聚酯技術有限公司 | ** | |
甘肅郝氏碳纖維有限公司 | 10 |
資料來源:博思數據研究中心整理
四、中國碳纖維產業化取得突破性進展 75
五、我國進一步加快碳纖維國產化進程 77
六、專項資金促進高新纖維產業實現重大突破 79
第二節 國內碳纖維行業重大項目進展狀況 82
一、樂山夾江新萬興千噸碳纖維項目奠基 82
二、浙江巨鑫碳纖維項目正式簽約 82
三、航天科技四院碳纖維材料生產線貫通 82
四、河南煤化工集團1000噸碳纖維項目開建 84
五、高性能聚丙烯腈碳纖維原絲中試生產線投運 85
第三節 2012-2013年國內部分地區碳纖維行業發展狀況 86
一、黑龍江大力發展以碳纖維為核心的新材料產業 86
二、吉林碳纖維基地獲評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化基地 87
三、遼寧撫順積極推進碳纖維產業發展 89
四、甘肅白銀建設大型碳纖維生產加工基地 91
五、上海市碳纖維研發取得長足發展 91
第四節 2012-2013年中國碳纖維行業存在的主要問題 92
一、我國碳纖維產業發展中面臨的問題 92
二、中國碳纖維行業缺乏核心技術 93
三、我國碳纖維產業鏈亟待完善 94
第五節 2012-2013年中國促進碳纖維行業發展的對策措施 96
一、盡快掌握核心技術 96
二、降低生產成本 96
三、加強應用研究和市場開發 96
四、加快推進碳纖維國產化 97
第六章 2012-2013年中國碳纖維材料的應用領域 99
第一節 2012-2013年中國碳纖維導線 99
一、碳纖維復合材料在電線電纜中的應用 99
二、西北首條碳纖維導線投運 101
三、湖北省首條碳纖維復合導線通過大負荷測試 102
四、電科院碳纖維擴容導線研發項目通過預驗收 102
五、新疆第一碳纖維復合芯導線線路運行 103
第二節 2012-2013年中國碳纖維材料在建筑加固領域分析 104
一、碳纖維加固的技術特點 104
二、碳纖維片材的材料特性 104
三、碳纖維加固方法的適用性 105
四、碳纖維材料用于混凝土結構加固的原理及技術 106
五、碳纖維應用于建筑加固的效果及注意事項 106
第三節 2012-2013年中國碳纖維材料在風電領域分析 109
一、風電葉片材料的技術路線 109
二、碳纖維在風電葉片生產中的應用概況 111
三、碳纖維應用于風電葉片的主要優勢 112
四、碳纖維應用于風電葉片的缺陷及解決途徑 113
第四節 2012-2013年中國碳纖維材料在飛機領域分析 115
一、碳纖維在航空航天領域的應用 115
二、碳纖維在飛機材料中所占比重不斷提高 117
三、碳纖維復合材料在大型飛機上的應用 119
四、碳纖維復合材料將應用于國產大飛機 121
第七章 2012-2013年全球碳纖維重點生產企業運營狀況 123
第一節 日本東麗株式會社 123
一、企業概況 123
二、競爭優勢分析 124
三、企業經營狀況分析 124
四、2013-2018年公司發展戰略分析 125
第二節 日本帝人株式會社 126
一、企業概況 126
二、競爭優勢分析 126
三、企業經營狀況分析 126
四、2013-2018年公司發展戰略分析 127
第三節 日本三菱麗陽株式會社 127
一、企業概況 127
二、競爭優勢分析 128
三、企業經營狀況分析 129
四、2013-2018年公司發展戰略分析 129
第四節 德國西格里碳素集團 129
一、企業概況 129
二、競爭優勢分析 129
三、企業經營狀況分析 130
四、2013-2018年公司發展戰略分析 130
第五節 美國赫氏(HEXCEL)集團 131
一、 企業概況 131
二、競爭優勢分析 131
三、企業經營狀況分析 131
四、2013-2018年公司發展戰略分析 132
第八章 2012-2013年碳纖維行業國內重點企業運營狀況分析 133
第一節 中鋼集團吉林炭素股份有限公司(000928) 133
一、企業概況 133
二、競爭優勢分析 134
三、企業經營狀況分析 134
四、2013-2018年公司發展戰略分析 138
第二節 吉林奇峰化纖股份股份有限公司(00549) 139
一、企業概況 139
二、競爭優勢分析 139
三、企業經營狀況分析 139
四、2013-2018年公司發展戰略分析 143
第三節 中復神鷹碳纖維有限責任公司 143
一、企業概況 143
二、競爭優勢分析 144
三、企業經營狀況分析 144
四、2013-2018年公司發展戰略分析 146
第四節 山西恒天紡織新纖維科技有限公司 146
一、公司簡介 146
二、山西恒天紡織碳纖維產業化實踐 149
三、恒天PAN基碳纖維原絲項目獲政府資金支持 151
四、山西恒天3K原絲碳布順利通過中航集團鑒定 152
第五節 中國石油吉林石化公司 152
一、中國石油吉林石化公司簡介 152
二、吉林石化建成國內首個百噸級碳纖維生產基地 153
三、吉林石化高性能T300級碳纖維技術通過鑒定 153
四、碳纖維產業化進一步加速吉林石化轉型升級 154
五、碳纖維項目成為吉林石化新的經濟增長點 154
第六節 沈陽中恒新材料有限公司 156
一、企業概況 156
二、競爭優勢分析 156
三、企業經營狀況分析 157
四、2013-2018年公司發展戰略分析 157
第七節 2012-2013年我國碳纖維行業其他企業介紹 157
一、大連興科碳纖維有限公司 157
二、山東天泰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158
三、安徽華皖碳纖維集團 160
四、嘉興中寶碳纖維有限責任公司 160
五、威海拓展纖維有限公司 162
第九章 2013-2018年中國碳纖維行業投資分析及前景預測 164
第一節 2013-2018年中國碳纖維行業投資分析 164
一、化工新材料市場蘊含投資機遇 164
二、市場需求增長提振碳纖維行業投資前景 164
三、碳纖維在體育用品市場商機漸顯 165
四、國內碳纖維市場的投資風險 167
五、碳纖維項目投資須謹慎 168
第二節 2013-2018年中國碳纖維行業前景展望 169
一、碳纖維行業未來發展趨勢 169
二、2014年全球碳纖維產值可達24億美元 170
三、中國高性能碳纖維復合材料產業前景樂觀 171
第三節 2013-2018年我國碳纖維產業前景預測 172
本研究報告數據主要采用國家統計數據,海關總署,問卷調查數據,商務部采集數據等數據庫。其中宏觀經濟數據主要來自國家統計局,部分行業統計數據主要來自 國家統計局及市場調研數據,企業數據主要來自于國統計局規模企業統計數據庫及證券交易所等,價格數據主要來自于各類市場監測數據庫。
數據資料
全球宏觀數據庫
中國宏觀數據庫
政策法規數據庫
行業經濟數據庫
企業經濟數據庫
進出口數據庫
文獻數據庫
券商數據庫
產業園區數據庫
地區統計數據庫
協會機構數據庫
博思調研數據庫
版權申明:
本報告由博思數據獨家編制并發行,報告版權歸博思數據所有。本報告是博思數據專家、分析師在多年的行業研究經驗基礎上通過調研、統計、分析整理而得,具有獨立自主知識產權,報告僅為有償提供給購買報告的客戶使用。未經授權,任何網站或媒體不得轉載或引用本報告內容。如需訂閱研究報告,請直接撥打博思數據免費客服熱線(400 700 3630)聯系。
本報告由博思數據獨家編制并發行,報告版權歸博思數據所有。本報告是博思數據專家、分析師在多年的行業研究經驗基礎上通過調研、統計、分析整理而得,具有獨立自主知識產權,報告僅為有償提供給購買報告的客戶使用。未經授權,任何網站或媒體不得轉載或引用本報告內容。如需訂閱研究報告,請直接撥打博思數據免費客服熱線(400 700 3630)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