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思數據:2020年我國將初步實現由材料大國向材料強國戰略轉變 碳纖維首當其沖
2014-06-10 來源:博思數據研究中心 8條評論
導讀: 博思數據:2020年我國將初步實現由材料大國向材料強國戰略轉變 碳纖維首當其沖,到2015年,建立起具備一定自主創新能力、規模較大、產業配套齊全的新材料產業體系,突破一批國家建設急需、引領未來發展的關鍵材料和技術,培育一批創新能力強、具有核心競爭力的骨干企業,形成一批布局合理、特色鮮明、產業集聚的新材料產業基地,新材料對材料工業結構調整和升級換代的帶動作用進一步增強。
碳纖維是由有機纖維經碳化及石墨化處理而得到的微晶石墨材料。其含碳量高于90%,微觀結構類似人造石墨,具有亂層石墨結構,其中含碳量高于99%的稱石墨纖維。
碳纖維不僅具有碳材料的固有本征特性,也兼具紡織纖維的柔軟可加工性,是新一代增強纖維。與傳統的玻璃纖維(GF)相比,楊氏模量是其3倍多;它與凱芙拉纖維(KF-49)相比,不僅楊氏模量是其2倍左右,而且在有機溶劑、酸、堿中不溶不脹,耐蝕性出類拔萃。
根據原料來源,碳纖維品種主要有聚丙烯腈基碳纖維(P A N -CF)、瀝青基碳纖維,另外還包括粘膠基碳纖維以及新興的納米碳纖維。PAN基碳纖維生產工業成熟穩定、綜合性能較好、生產成本較低,在世界碳纖維市場占據主導地位。粘膠基和瀝青基碳纖維產量有限,用途單一。納米碳纖維尚處于研究階段。
其中,PAN基碳纖維根據用途可以分為宇航級小絲束(1-24K)碳纖維和工業級大絲束(48-540K)碳纖維。小絲束碳纖維對前驅體以及碳化設備等要求較高,而產品更輕薄,利用價值更高,代表了國際碳纖維發展的先進方向。大絲束碳纖維對前驅體要求較低,產品成本低,較適合于一般民用產品T-700及以下系列產品開發。
小絲束碳纖維的未來發展方向是進一步提高質量,大絲束碳纖維的未來發展方向是提高產量并降低成本。根據力學性能,碳纖維又分為通用型(CP)和高性能型(HP)。
到2015年,建立起具備一定自主創新能力、規模較大、產業配套齊全的新材料產業體系,突破一批國家建設急需、引領未來發展的關鍵材料和技術,培育一批創新能力強、具有核心競爭力的骨干企業,形成一批布局合理、特色鮮明、產業集聚的新材料產業基地,新材料對材料工業結構調整和升級換代的帶動作用進一步增強。
到2020年,建立起具備較強自主創新能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產學研用緊密結合的新材料產業體系,新材料產業成為國民經濟的先導產業,主要品種能夠滿足國民經濟和國防建設的需要,部分新材料達到世界領先水平,材料工業升級換代取得顯著成效,初步實現材料大國向材料強國的戰略轉變。
“十二五”新材料產業預期發展目標
產業規模 | 總產值達到2萬億元,年均增長率超過25%。 |
創新能力 | 研發投入明顯增加,重點新材料企業研發投入占銷售收入比重達到5%。建成一批新材料工程技術研發和公共服務平臺。 |
產業結構 | 打造10個創新能力強、具有核心競爭力、新材料銷售收入超150億元的綜合性龍頭企業,培育20個新材料銷售收入超過50億元的專業性骨干企業,建成若干主業突出、產業配套齊全、年產值超過300億元的新材料產業基地和產業集群。 |
保障能力 | 新材料產品綜合保障能力提高到70%,關鍵新材料保障能力達到50%,實現碳纖維、鈦合金、耐蝕鋼、先進儲能材料、半導體材料、膜材料、丁基橡膠、聚碳酸酯等關鍵品種產業化、規;。 |
材料換代 | 推廣30個重點新材料品種,實施若干示范推廣應用工程。 |
資料來源:工信部
據博思數據發布的《2013-2018年中國碳纖維產品市場現狀分析及投資前景研究報告》表明:中國從1962年開始碳纖維生產的研究,80 年代開始研究高強型碳纖維。多年來進展緩慢,產品質量差且規格單一。我國碳纖維消費目前仍主要依賴進口,2000年自給率僅為2.3%,09年有所上升,但也僅為16.1%,國產碳纖維產業仍處于幼稚期。我國碳纖維的實際產量仍然很低,2007年約為200噸,2008年有400多噸,2009年突破1000噸。2010年約1220噸, 2011年約1580噸,2012年達到2020噸,2013年達到2650噸,近幾年我國碳纖維產量情況如下圖所示:
數據來源; 中國化纖工業協會
中國碳纖維市場分析與投資前景研究報告
報告主要內容
行業解析
全球視野
政策環境
產業現狀
技術動態
細分市場
競爭格局
典型企業
前景趨勢
進出口跟蹤
產業鏈調查
投資建議
申明:
1、博思數據研究報告是博思數據專家、分析師在多年的行業研究經驗基礎上通過調研、統計、分析整理而得,報告僅為有償提供給購買報告的客戶使用。未經授權,任何網站或媒體不得轉載或引用本報告內容。如需訂閱研究報告,請直接撥打博思數據免費客服熱線(400 700 3630)聯系。
2、站內公開發布的資訊、分析等內容允許以新聞性或資料性公共免費信息為使用目的的合理、善意引用,但需注明轉載來源及原文鏈接,同時請勿刪減、修改原文內容。如有內容合作,請與本站聯系。
3、部分轉載內容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info@bosidata.com),我們對原作者深表敬意。
2、站內公開發布的資訊、分析等內容允許以新聞性或資料性公共免費信息為使用目的的合理、善意引用,但需注明轉載來源及原文鏈接,同時請勿刪減、修改原文內容。如有內容合作,請與本站聯系。
3、部分轉載內容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info@bosidata.com),我們對原作者深表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