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告主要內容
行業解析
企業決策提供基礎依據。
全球視野
助力企業全球化戰略布局與決策
政策環境
緊跟時政,把握大局。
產業現狀
助力企業精準把握市場脈動。
技術動態
保持企業競爭優勢,創新驅動發展。
細分市場
發掘潛在商機,精準定位目標客戶。
競爭格局
知己知彼,制定有效的競爭策略。
典型企業
了解競爭對手、超越競爭對手。
產業鏈調查
上下游全產業鏈一網打盡,優化資源配置。
進出口跟蹤
把握國際市場動態,拓展國際業務。
前景趨勢
洞察未來,提前布局,搶占先機。
投資建議
合理配置資源,提高投資回報率。
服務客戶
導讀: 2012-2016年中國碳金融行業市場分析與投資前景研究報告,所謂碳金融,是指由《京都議定書》而興起的低碳經濟投融資活動,或稱碳融資和碳物質的買賣。即服務于限制溫室氣體排放等技術和項目的直接投融資、碳權交易和銀行貸款等金融活動!疤冀鹑凇钡呐d起源于國際氣候政策的變化以及兩個具有重大意義的國際公約———《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和《京都議定書》。
博思數據研究中心 http://www.ballann.com
報告說明:
博思數據研究中心發布的《2012-2016年中國碳金融行業市場分析與投資前景研究報告》共十一章。首先介紹了碳金融相關概述、中國碳金融市場運行環境等,接著分析了中國碳金融市場發展的現狀,然后介紹了中國碳金融重點區域市場運行形勢。隨后,報告對中國碳金融重點企業經營狀況分析,最后分析了中國碳金融行業發展趨勢與投資預測。您若想對碳金融產業有個系統的了解或者想投資碳金融行業,本報告是您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
所謂碳金融,是指由《京都議定書》而興起的低碳經濟投融資活動,或稱碳融資和碳物質的買賣。即服務于限制溫室氣體排放等技術和項目的直接投融資、碳權交易 和銀行貸款等金融活動。“碳金融”的興起源于國際氣候政策的變化以及兩個具有重大意義的國際公約———《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和《京都議定書》。
第一章 碳金融相關概述
第一節 碳金融的概念與起源
一、碳金融的概念
二、碳金融的起源
第二節 碳金融的理論基礎:碳排放權
一、碳排放權的初始分配
二、碳排放權的定價
三、碳排放單位
第三節 碳金融的功能
一、發揮中介功能、降低交易成本
二、發現價格,提供決策支持
三、減排成本內部化和最小化
四、加速低碳技術的轉移和擴散
五、風險轉移和分散功能
第四節 碳金融市場體系分析
一、市場結構
二、價格體系
三、交易工具
四、市場參與者
五、碳基金和碳融資便利
第五節 碳金融交易的風險
一、政策、制度和政治風險
二、經濟風險
三、市場風險
四、技術風險
五、道德風險
六、交付風險
第六節 碳金融交易發展前景
第二章 國際碳金融發展態勢分析
第一節 2011-2012年國際碳金融及衍生品市場發展分析
一、碳金融源起及經濟學分析
二、國際碳金融市場交易體系
三、全球主要碳金融衍生品交易體系及交易所
四、全球碳金融及衍生品市場交易分析
五、我國碳金融市場構建
第二節 2011-2012年國際碳金融市場發展現狀分析
一、市場成交情況分析
二、碳市場價格走勢
第三節 2011-2012年國際碳金融市場面臨的問題分析
一、市場分立,沒有形成一個統一的國際市場
二、存在全球氣候政策與減排政策的風險
三、交易成本巨大,欠發達國家在碳市場中處于不利地位
第四節 2012-2016年國際碳金融市場的發展前景分析
一、供給大于需求,供需矛盾將顯現
二、全球氣候政策仍然前景不明,但共識在增加
第三章 中外碳金融制度比較分析
第一節 國內外碳金融發展比較分析
一、國外碳金融發展狀況
二、我國碳金融發展狀況
第二節 國外制度的誘致性變遷
第三節 中國需要制度的強制性變遷
一、內生變量
二、外生變量
第四節 結論與建議
第四章 我國碳金融交易發展的影響因素分析
第一節 2011-2012年我國碳金融交易面臨的市場態勢分析
第二節 2011-2012年影響我國碳金融交易的碳減排供需因素分析
一、碳減排需求
二、碳減排供給
三、碳減排潛力
第三節 2011-2012年發展我國碳金融交易的對策建議分析
一、提高我國在碳金融交易中的定價能力
二、提升我國碳交易服務機構的綜合能力
三、加速金融機構及中介機構的國際化
第五章 我國碳金融發展的綜合分析
第一節 發展碳金融對我國經濟轉型意義重大
第二節 2011-2012年中國碳金融發展的制約因素分析
一、定價權缺失
二、碳金融認識不足
三、“碳金融”發展缺乏綜合性的配套扶持政策
四、綠色信貸發展動力不足
五、人力資源缺乏
第三節 2011-2012年我國發展碳金融面臨的問題分析
一、市場分割制約價格發現功能
二、碳交易的定價權缺失
三、巨大的政策風險問題
四、交易成本高昂
五、知識短缺成為碳金融發展的軟約束
第四節 2011-2012年我國碳金融發展的障礙與政策支持分析
一、我國碳金融的發展特征
二、碳金融發展的障礙及其原因
三、推動碳金融發展的政策建議
第五節 2011-2012年我國碳金融發展面臨的困境及出路分析
一、中國參與國際碳減排交易的現狀
二、我國碳金融發展面臨的瓶頸
三、推進我國碳金融發展的建議
第六節 2011-2012年我國碳金融業務面臨發展機遇分析
一、低碳經濟和碳金融業務發展現狀
二、支持低碳經濟發展和開展碳金融業務的機遇
三、抓住機遇做好碳金融業務
第七節 2011-2012年國內碳金融發展現狀及面臨的挑戰分析
一、碳金融交易體系不斷完善
二、中國碳金融市場發展面臨的挑戰
1、國內金融機構參與碳金融的能力不足
2、尚未形成完善的碳金融服務基礎設施,各地無序競爭
3、尚未形成有國際競爭力的碳金融交易平臺
第八節 2011-2012年我國發展碳金融SWOT分析
一、發展碳金融的優勢
二、發展碳金融的劣勢
三、發展碳金融的機遇
四、發展碳金融的威脅
第九節 2011-2012年中國發展碳金融市場的全球視野與國內布局
一、中國在全球碳金融市場的角色定位
二、中國發展碳金融市場的全球視野
三、中國發展碳金融市場的國內布局
第十節 2011-2012年中國碳金融發展的路徑分析
一、健全碳金融的政策框架體系
二、健全碳金融監管和法律框架,規范碳金融發展
三、加大對低碳項目的融資力度
四、培育碳金融創新機制,創新和發展多樣化的碳金融工具
第六章 經濟與碳金融的分析
一、意義與作用
二、存在的問題
三、對策與建議
第二節 我國低碳經濟與碳金融研究綜述
一、碳金融的界定
二、碳金融工具
三、碳金融與金融業
四、碳金融發展的政策支持
第三節 低碳經濟的本質與碳金融的未來發展趨勢
一、關于低碳經濟本質的認識
二、對國際碳金融未來發展趨勢的判斷
三、關于我國低碳經濟與碳金融發展的建議
第四節 我國基于CDM的低碳經濟發展與碳金融支持
一、基于CDM的低碳經濟離不開碳金融的大力支持
二、基于CDM的低碳經濟需要解決的幾個關鍵問題
三、推動我國低碳經濟發展的碳金融制度創新之路
第七章 我國銀行業與碳金融發展分析
第一節 銀行業迎來“碳金融”時代
一、碳金融成為銀行業新盈利點
二、銀行業探路低碳發展
三、系統發展碳金融
第二節 碳金融是銀行業務增長的新機遇
一、碳金融業務發展特征
二、商業銀行參與碳金融市場現狀
三、對商業銀行積極參加國際碳金融市場的建議
第三節 碳金融與商業銀行發展
一、我國碳金融市場蘊臧巨大商機
二、我國商業銀行開展碳金融業務的必要性
三、對策建議
第四節 中國銀行業的經營轉型與碳金融業務的發展
一、中國經濟由高碳到低碳的轉型決定了我國銀行業經營轉型路徑的選擇
二、碳金融巨大的市場容量為中國銀行業經營轉型提供了新的業務發展機遇
三、碳金融業務的高盈利性有助于中國銀行業新盈利增長點的形成
四、碳金融業務的國際性有利于中國銀行業國際化戰略的實施
第五節 中國銀行業碳金融業務發展現狀
一、開發推廣低碳信貸和CDM中介服務
二、積極參與碳交易平臺運作
三、制定碳金融政策法規
四、我國銀行碳金融業務發展面臨的挑戰
第六節 中國銀行業發展碳金融業務的路徑選擇
一、確立國內碳排放權交易定價主導權
二、推進中國碳金融市場建設
三、搭建碳金融業務創新體系
四、健全碳金融業務發展激勵約束機制
第七節 我國商業銀行發展碳金融的障礙
一、銀行發展“碳金融”的實踐
二、商業銀行發展碳金融的障礙
三、促進碳金融發展的對策建議
第八節 我國商業銀行開展碳金融業務的重要性和發展前景
一、重要性
二、發展前景
第九節 商業銀行參與碳金融業務的機遇與挑戰
一、商業銀行參與碳金融業務的機遇
二、商業銀行參與碳金融業務的挑戰
第十節 推動我國商業銀行碳金融業務發展的建議
一、碳金融業務需要政策支持
二、堅決落實我國商業銀行綠色信貸政策
三、結合節能減排項目開展碳權質押融資貸款
四、加快發展我國環境金融創新
五、積極參與和促進碳排放交易中介組織的建設
第八章 我國碳金融體系構建分析
第一節 我國構建碳金融體系的必要性分析
一、有利于國家可持續發展戰略落地
二、有利于提高我國碳交易定價能力
三、有利于推進人民幣國際化進程
四、有利于推動我國金融業戰略轉型
五、有利于降低碳金融風險
第二節 2011-2012年我國碳金融體系存在的主要問題分析
一、碳交易中心功能單一
二、金融機構參與程度低
三、碳金融產品單一
四、碳金融專業人才缺乏
五、碳金融政策支持不足
第三節 2011-2012年中國碳金融體系建構問題分析
一、中國構建碳金融體系的背景分析
二、中國構建碳金融體系的必要性分析
(一)從碳金融的需求方角度來看
(二)從碳金融供給方的角度來看
三、中國科學構建碳金融體系的途徑
第四節 2011-2012年構建我國碳金融發展體系設想分析
一、建立碳金融發展框架,提供制度保障
二、健全碳交易市場機制,構建交易平臺
三、創新碳金融參與模式,拓展多樣服務
四、規范碳金融風控機制,防范相關風險
第五節 構建以“碳金融”為標志的綠色金融服務體系
一、發展低碳經濟要求改造金融服務體系
二、低碳金融創新不能過度依賴銀行信貸
三、低碳金融市場重在發展規劃和平臺建設
第六節 構建我國碳金融體系的對策建議
一、構建碳金融市場體系
二、構建碳金融組織體系
三、構建碳金融政策體系
第九章 2012-2016年我國碳金融發展策略分析
第一節 我國碳金融發展對策分析
一、發展碳金融的必要性分析
二、發展碳金融的可能性分析
三、我國碳金融發展現狀及其不足
四、我國碳金融發展對策
第二節 中國碳金融發展戰略選擇
一、中國碳金融發展戰略目標選擇
二、建設具有國際競爭優勢的碳金融平臺的戰略行動
三、加快中國碳金融戰略資源整合
第三節 加快我國碳金融發展的政策建議
一、構建交易平臺,統一碳交易市
二、全方位戰略謀劃,爭取碳交易定價權
三、完善法律法規,規范碳金融發展
四、培育中介機構,促進碳金融開展
第四節 推進我國碳金融發展的建議
一、政府部門:加強碳金融的宏觀政策引導
二、金融機構:加快碳金融產品的創新
第五節 推進我國碳金融發展體系的思考及設想
一、建立碳金融發展框架,提供制度保障
二、逐步建立全國統一的碳排放交易市場
三、建立多層次的碳金融產品服務體系
四、建立碳金融業務風險管理體系
五、完善碳金融支持政策,營造寬松環境
六、培育我國碳金融中介服務體系
第六節 中國金融業拓展碳金融業務的對策
一、金融機構層面
二、政策環境層面
第七節 大力發展碳金融,提高中國全球碳市場競爭力
一、盡快在國家宏觀層面把發展碳金融納入到發展低碳經濟的戰略框架內
二、積極推進人民幣國際化進程,使人民幣成為碳交易計價的主要結算貨幣
三、加快構建中國國際碳排放交易市場
四、努力發展多個平臺支持的“碳金融”體系
五、大力發展區域性“碳金融”
六、穩妥審慎發展投機性碳金融
七、各商業銀行盡快開發系列碳金融產品
八、與加強與國際性金融組織的合作
第八節 我國碳金融發展機制創新策略
一、搭建交易平臺,創造穩定的制度環境
二、培育中介市場,創新碳金融業務新模式
三、構建有效激勵機制,推進人民幣國際化進程
四、控制碳金融交易風險,確保碳金融業務穩健開展
第十章 2012-2016年我國金融機構參與碳金融的思考分析
第一節 我國碳金融市場發展及金融機構參與現狀
第二節 金融機構介入碳金融領域的作用
一、潤滑國內低碳經濟的發展
二、助推我國金融體系的完善
三、實現金融機構經濟利益與長遠發展的統一
四、維護企業利益,護航企業發展
第三節 國內金融機構參與碳金融面臨的問題
一、市場分割與利益分配問題
二、碳金融發展與碳減排目標實現問題
三、碳資產泡沫化的風險
第四節 國內金融機構參與碳金融的建議
一、交易所
二、商業銀行
三、保險公司
第十一章 后京都時代碳金融發展的法律路徑
第一節 京都議定書時代:碳金融的法律背景
一、經濟原理與法律規則的契合:碳交易產生的背景分析
二、碳交易的金融化特征
第二節 碳金融市場要素的法律分析
一、碳金融市場結構分析
二、碳金融市場法律規則
第三節 后京都時代:碳金融發展的前景分析
一、金融危機下碳金融市場的發展現狀
二、碳金融發展存在的風險
三、后京都時代:我國碳金融發展的機遇
第四節 中國發展碳金融的法律規制
一、整體規劃:金融發展的可持續
二、具體構思:碳金融發展的內外法制構建
圖表目錄(部分):
圖表:2005-2011年國內生產總值
圖表:2005-2011年居民消費價格漲跌幅度
圖表:2011年居民消費價格比上年漲跌幅度(%)
圖表:2005-2011年國家外匯儲備
圖表:2005-2011年財政收入
圖表:2005-2011年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
圖表:2011年分行業城鎮固定資產投資及其增長速度(億元)
圖表:2011年固定資產投資新增主要生產能力
圖表:……
更多圖表詳見正文……
本研究報告數據主要采用國家統計數據,海關總署,問卷調查數據,商務部采集數據等數據庫。其中宏觀經濟數據主要來自國家統計局,部分行業統計數據主要來自 國家統計局及市場調研數據,企業數據主要來自于國統計局規模企業統計數據庫及證券交易所等,價格數據主要來自于各類市場監測數據庫。
數據資料
全球宏觀數據庫
中國宏觀數據庫
政策法規數據庫
行業經濟數據庫
企業經濟數據庫
進出口數據庫
文獻數據庫
券商數據庫
產業園區數據庫
地區統計數據庫
協會機構數據庫
博思調研數據庫
版權申明:
本報告由博思數據獨家編制并發行,報告版權歸博思數據所有。本報告是博思數據專家、分析師在多年的行業研究經驗基礎上通過調研、統計、分析整理而得,具有獨立自主知識產權,報告僅為有償提供給購買報告的客戶使用。未經授權,任何網站或媒體不得轉載或引用本報告內容。如需訂閱研究報告,請直接撥打博思數據免費客服熱線(400 700 3630)聯系。
本報告由博思數據獨家編制并發行,報告版權歸博思數據所有。本報告是博思數據專家、分析師在多年的行業研究經驗基礎上通過調研、統計、分析整理而得,具有獨立自主知識產權,報告僅為有償提供給購買報告的客戶使用。未經授權,任何網站或媒體不得轉載或引用本報告內容。如需訂閱研究報告,請直接撥打博思數據免費客服熱線(400 700 3630)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