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告說明:
博思數據發布的《2014-2018年中國智能交通市場分析與投資前景研究報告》共十二章。首先介紹了智能交通相關概述、中國智能交通市場運行環境等,接著分析了中國智能交通市場發展的現狀,然后介紹了中國智能交通重點區域市場運行形勢。隨后,報告對中國智能交通重點企業經營狀況分析,最后分析了中國智能交通行業發展趨勢與投資預測。您若想對智能交通產業有個系統的了解或者想投資智能交通行業,本報告是您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
近年來,我國交通運輸行業全面推進信息化建設,交通智能化取得長足發展。以示范、試點工程建設為依托,不斷提高信息資源開發利用水平,在交通運輸動態信息 采集與監控、交通信息資源整合開發與利用、交通運行綜合分析輔助決策和交通信息服務四個方面取得了較好的成效,公路水路交通信息化發展開始進入協同應用和 綜合服務的新階段。
智能交通運輸系統對城市建設的格局,尤其是對道路建設的格局產生重要影響。首先,它要求城市道路建設的基礎設施更加 完備,可以提高城市道路的等級水平。其次,智能交通運輸系統的建設可以影響城市的土地使用狀況,減少道路用地,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和利用水平,擴大道路的容 量。這樣,與大量投資于道路建設來解決城市交通問題來對比,不僅節約了大量的資金,而且保持了城市建設和發展的可持續性,為城市的發展預留了更多的空 間。
《公路水路交通運輸信息化“十二五”發展規劃》指出:“十二五”期間,我國將建立更加全面、高效的交通運輸運行監測網絡,進一步提升交通運輸信息資源的深 度開發與綜合利用水平,交通運輸系統全網聯動、協同應用程度進一步提高,在提升運行效率、服務公眾出行方面取得明顯突破。
第一章 智能交通系統相關概述
1.1 智能交通系統的概念
1.1.1 智能交通系統的定義
1.1.2 智能交通系統的特點
1.1.3 智能交通系統的優勢
1.2 智能交通系統的功能
1.2.1 順暢功能
1.2.2 安全功能
1.2.3 環境功能
1.3 智能交通的主要子系統
1.3.1 交通信息服務系統
1.3.2 交通管理系統
1.3.3 公共交通系統
1.3.4 車輛控制系統
1.3.5 貨運管理系統
1.3.6 電子收費系統
1.3.7 緊急救援系統
第二章 中國智能交通產業發展環境分析
2.1 政策環境分析
2.2 經濟環境分析
第三章 國外智能交通系統發展經驗借鑒
3.1 國際智能交通系統發展綜述
3.1.1 國際智能交通產業發展歷程
3.1.2 國外智能交通產業發展特征
3.1.3 發達國家智能交通系統應用實踐
3.2 部分地區智能交通發展狀況
3.2.1 美國
3.2.2 歐洲
3.2.3 日本
3.2.4 澳大利亞
3.2.5 新加坡
3.3 國外智能交通系統案例介紹
3.3.1 洛杉磯市自動交通監測和控制中心
3.3.2 洛杉磯市公共汽車信號優先技術
3.3.3 墨爾本市自由流電子收費系統
3.3.4 日本岡山市推出新型智能紅綠燈
3.3.5 新加坡高速公路監控及信息發布系統
第四章 中國智能交通產業發展分析
4.1 中國智能交通產業發展階段
4.1.1 起步階段(2000年之前)
4.1.2 實質性建設階段(2000-2005年)
4.1.3 高速發展階段(2005年至今)
4.2 中國發展智能交通產業的必要性
4.2.1 城鎮化進程不斷加快
4.2.2 機動車保有量持續攀升
4.2.3 交通擁堵和環境污染問題加劇
4.2.4 政策空間收窄使智能交通成必然選擇
4.3 中國智能交通產業發展概況
4.3.1 我國智能交通產業取得長足發展
4.3.2 2012年城市智能交通市場建設規模
4.3.3 智能交通產業迎來發展新契機
4.3.4 我國城市智能交通的主要應用領域
4.3.5 中國智能交通領域的市場主體
4.3.6 國內智能交通市場需求分析
4.4 中國智能交通產業鏈分析
4.4.1 智能交通產業鏈簡述
4.4.2 算法、芯片和集成電路商
4.4.3 數據提供商
4.4.4 硬件制造商
4.4.5 系統集成商
4.4.6 運營服務商
4.4.7 咨詢設計商
4.4.8 終端客戶
4.5 國內智能交通市場競爭格局
4.5.1 市場集中度分析
4.5.2 市場競爭態勢
4.5.3 主要競爭對手
4.5.4 跨國公司布局情況
4.6 智能交通產業發展中的問題及對策
4.6.1 國內智能交通市場存在的主要問題
4.6.2 制約智能交通產業發展的瓶頸因素
4.6.3 信息共享與安全成智能交通發展瓶頸
4.6.4 發展我國智能交通產業的對策措施
4.6.5 進一步完善智能交通系統的措施建議
第五章 中國智能交通重點領域分析
5.1 公交智能化
5.1.1 智能化成為公共交通發展趨勢
5.1.2 我國智能公交行業的發展階段
5.1.3 國內智能公交市場的企業格局
5.1.4 智能公交行業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5.1.5 實現公共交通智能化的技術手段
5.1.6 3G技術應用于公交智能化的實踐
5.1.7 中國智能公交行業發展前景預測
5.2 軌道交通智能化
5.2.1 城市軌道交通智能化系統概述
5.2.2 軌道交通智能化系統的優勢
5.2.3 軌道交通智能化系統市場規模
5.2.4 高速鐵路智能化系統應用與發展
5.2.5 軌道交通智能化安防市場規模擴張
5.2.6 軌道交通建設拉動自動化設備市場發展
5.2.7 軌道交通智能化視頻監控系統趨勢
5.2.8 軌道交通智能化系統發展前景
5.3 高速公路智能化
5.3.1 高速公路成為基礎建設發展重點
5.3.2 高速公路智能交通系統需求旺盛
5.3.3 高速公路智能化市場格局狀況
5.3.4 高速公路智能監控系統解決方案
5.3.5 京秦高速公路智能監控系統應用實踐
5.3.6 高速公路領域智能化產品應用漸趨廣泛
5.4 水路運輸智能化
5.4.1 國內外水路智能運輸系統發展狀況
5.4.2 我國水運智能交通系統的開發重點
5.4.3 智能自動化在水運交通中的應用
5.4.4 我國港口智能化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5.4.5 長江智能航運系統建設綜述
第六章 智能交通管理系統市場分析
6.1 車聯網
6.1.1 車聯網產業鏈分析
6.1.2 車聯網產業發展現狀
6.1.3 2011年車聯網產業動態
6.1.4 車聯網產業主導力量
6.1.5 車聯網產業的競爭博弈
6.1.6 車聯網市場前景展望
6.2 電子警察
6.2.1 高清監控市場發展現狀
6.2.2 電子警察系統優劣勢比較
6.2.3 電子警察產品存在的問題
6.2.4 電子警察鏡頭的技術需求
6.2.5 “電子警察”系統發展方向
6.3 交通信號控制機
6.3.1 交通信號機行業發展歷程
6.3.2 交通信號機行業總體規模
6.3.3 交通信號機行業質量水平
6.3.4 交通信號機產品質量認證體系
6.4 智能電子車牌
6.4.1 智能電子車牌簡介
6.4.2 智能電子車牌的功能
6.4.3 智能電子車牌的系統構成
6.5 應用實踐
6.5.1 廣州亞運會智能交通管理系統
6.5.2 重慶電子車牌系統應用實踐
第七章 智能交通信息服務系統市場分析
7.1 電子地圖
7.1.1 國外電子地圖市場分析
7.1.2 我國電子地圖產業鏈分析
7.1.3 中國電子地圖市場規模分析
7.1.4 國內電子地圖市場競爭格局
7.1.5 我國手機地圖市場份額分析
7.1.6 手機地圖市場發展特征
7.1.7 電子地圖市場前景展望
7.2 車載導航
7.2.1 車載導航優劣勢分析
7.2.2 車載導航市場發展勢頭強勁
7.2.3 前裝車載導航市場規模分析
7.2.4 車載后裝GPS市場快速擴張
7.2.5 GPS導航助力智能交通建設
7.2.6 車載GPS市場發展趨勢
7.3 手機導航
7.3.1 手機導航市場逐漸興起
7.3.2 手機導航市場規模分析
7.3.3 手機導航市場競爭格局分析
7.3.4 電信運營商發力手機導航領域
7.3.5 手機導航市場發展前景預測
7.4 LED顯示屏
7.4.1 LED顯示屏的應用優勢
7.4.2 LED顯示屏可用于交通信息發布
7.4.3 LED顯示屏在高速公路的應用
7.4.4 LED顯示屏在交通領域發展潛力
7.5 應用實踐
7.5.1 西安世園會公共交通智能化服務系統
7.5.2 南京市智能云交通誘導服務系統
第八章 智能化停車收費系統市場分析
8.1 電子不停車收費系統(ETC)
8.1.1 ETC系統概念及應用
8.1.2 國內外ETC系統市場規模分析
8.1.3 2012年長三角ETC系統實現互聯互通
8.1.4 我國ETC設備市場的競爭格局
8.1.5 各地積極建設ETC系統通暢交通
8.1.6 ETC系統未來發展趨勢分析
8.2 公交IC卡
8.2.1 公交IC卡市場蓬勃發展
8.2.2 國內公交一卡通市場發展特征
8.2.3 公交IC卡跨區域消費取得進展
8.2.4 我國公交IC卡試水小額支付市場
8.2.5 智能IC卡行業CPU卡技術應用分析
8.3 立體停車
8.3.1 立體停車行業發展歷程
8.3.2 立體停車場建設不斷升溫
8.3.3 立體停車行業蓬勃發展
8.3.4 立體停車產業鏈簡析
8.3.5 立體停車場未來發展方向
8.4 智能化停車換乘中心方案設計
8.4.1 選址策略
8.4.2 功能設計
8.4.3 配套交通設施
8.4.4 運營模式
8.4.5 收費策略
第九章 重點城市智能交通市場分析
9.1 北京
9.1.1 北京智能交通產業的發展基礎
9.1.2 北京市智能交通的發展現狀
9.1.3 北京智能交通市場的競爭格局
9.1.4 北京創新智能交通市場投融資平臺
9.1.5 “十二五”時期北京將建設智能交通體系
9.2 上海
9.2.1 上海市智能交通產業發展實踐
9.2.2 上海智能交通系統受益于物聯網發展
9.2.3 上海市成立車聯網產業聯盟
9.2.4 上海市推出道路通行指數
9.2.5 上海市高速公路ETC系統建設提速
9.2.6 “十二五”期間上海將加大信息采集密度
9.3 廣州
9.3.1 廣州市智能交通的發展需求
9.3.2 廣州市交通信息化發展成效顯著
9.3.3 廣州市主要智能交通平臺發展狀況
9.3.4 廣州亞運會車輛管制應用交通智能化技術
9.3.5 廣州市完善智能交通體系的策略措施
9.3.6 廣州市智能交通系統“十二五”發展目標
9.4 深圳
9.4.1 深圳智能交通產業發展歷程
9.4.2 深圳市智能交通產業鏈綜述
9.4.3 深圳市積極推進智能交通產業發展
9.4.4 2012年深圳成立車聯網產業聯盟
9.4.5 深圳智能交通系統十二五發展思路
9.5 鄭州
9.5.1 鄭州市智能交通系統建設情況
9.5.2 鄭州市大力推動交通管理信息化
9.5.3 鄭州市智能交通系統建設順利推進
9.5.4 鄭州市智能交通“十二五”發展目標
9.6 成都
9.6.1 成都交通智能化系統發展概況
9.6.2 成都智能交通指揮中心投用
9.6.3 成都智能交通系統初步建成
9.6.4 成都雙流縣建設首個縣級智能交通系統
9.7 其他城市
9.7.1 天津
9.7.2 武漢
9.7.3 南京
9.7.4 南寧
9.7.5 烏魯木齊
第十章 中國智能交通產業重點企業分析
10.1 中國智能交通系統(控股)有限公司
10.1.1 公司簡介
10.1.2 公司競爭力分析
10.2 深圳市賽為智能股份有限公司
10.2.1 公司簡介
10.2.2 公司競爭力分析
10.3 上海寶信軟件股份有限公司
10.3.1 公司簡介
10.3.2 公司競爭力分析
10.4 中興智能交通(無錫)有限公司
10.4.1 公司簡介
10.4.2 公司競爭力分析
10.5 浙江大華技術股份有限公司
10.5.1 公司簡介
10.5.2 公司競爭力分析
10.6 億陽信通股份有限公司
10.6.1 公司簡介
10.6.2 公司競爭力分析
10.7 銀江股份有限公司
10.7.1 公司簡介
10.7.2 公司競爭力分析
10.8 北京易華錄信息技術股份有限公司
10.8.1 公司簡介
10.8.2 公司競爭力分析
10.9 北京四維圖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10.9.1 公司簡介
10.9.2 公司競爭力分析
10.10 北京合眾思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10.10.1 公司簡介
10.10.2 公司競爭力分析
第十一章 中國智能交通產業投資潛力分析
11.1 智能交通產業的效益分析
11.1.1 社會效益
11.1.2 經濟效益
11.1.3 環境效益
11.2 投資機遇
11.2.1 交通運輸信息化的發展需求
11.2.2 公共交通智能化成大勢所趨
11.2.3 智能交通產業加快發展正當其時
11.2.4 智能交通產業步入規;l展新時期
11.3 投資風險
11.3.1 資金風險
11.3.2 技術風險
11.3.3 競爭風險
11.4 投資建議
11.4.1 產業鏈投資建議
11.4.2 細分領域投資建議
11.4.3 設備市場投資建議
11.4.4 項目融資建議
第十二章 中國智能交通產業發展前景預測
12.1 智能交通產業未來發展趨勢
12.1.1 智能交通建設將由管理需求拉動轉向服務需求拉動
12.1.2 智能交通建設將向一體化、系統化建設轉變
12.1.3 智能交通商業市場將養成為服務付費習慣
12.1.4 智能交通信息搜集與處理設備發展方向
12.2 中國智能交通產業前景展望
12.2.1 中國智能交通產業“十二五”發展形勢
12.2.2 城市智能交通產業將保持良好發展勢頭
12.2.3 2014-2018年中國智能交通市場前景預測
12.2.4 2020年我國智能交通產業發展前景分析
圖表目錄:
圖表:國內生產總值同比增長速度
圖表:全國糧食產量及其增速
圖表: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速(月度同比)(%)
圖表: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速(月度同比)(%)
圖表:進出口總額(億美元)
圖表:廣義貨幣(M2)增長速度(%)
圖表:居民消費價格同比上漲情況
圖表: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同比上漲情況(%)
圖表: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實際增長速度(%)
圖表:農村居民人均收入實際增長速度
圖表:人口及其自然增長率變化情況
圖表:2013年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同比增速(%)
圖表:2013年房地產開發投資同比增速(%)
圖表:2014年中國GDP增長預測
圖表:國內外知名機構對2014年中國GDP增速預測
圖表:略……
本研究報告數據主要采用國家統計數據,海關總署,問卷調查數據,商務部采集數據等數據庫。其中宏觀經濟數據主要來自國家統計局,部分行業統計數據主要來自 國家統計局及市場調研數據,企業數據主要來自于國統計局規模企業統計數據庫及證券交易所等,價格數據主要來自于各類市場監測數據庫。
本報告由博思數據獨家編制并發行,報告版權歸博思數據所有。本報告是博思數據專家、分析師在多年的行業研究經驗基礎上通過調研、統計、分析整理而得,具有獨立自主知識產權,報告僅為有償提供給購買報告的客戶使用。未經授權,任何網站或媒體不得轉載或引用本報告內容。如需訂閱研究報告,請直接撥打博思數據免費客服熱線(400 700 3630)聯系。